4分40秒!5分钟!临沂连续两天上央视

来源: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

2020-08-17 17:08

发表于山东

  临沂新闻

  了解更多内容  请点击“关注”

  8月15日

  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聚焦临沂

  用4分40秒的时间

  讲述了三辆车见证老刘家脱贫致富的故事

  沂蒙老区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

  ▼

  

  曾经以艰苦创业闻名全国的“沂蒙明珠”九间棚村,地处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,这里山高涧陡、四面悬崖,因祖先将石棚隔成九间居住而得名,历史上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,而今这里已经成为“全国文明村”“中国幸福村”“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”。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,这里的“风景”正在越发美丽。

  8月6日,小雨淅沥,沂蒙山浸润在蒙蒙雨雾中。在盘山公路上转过24道弯,就到了山顶的九间棚村。61岁的刘嘉军和86岁的父亲刘德才吃过午饭,正坐在院子门口聊天。他们的身后,是村里统一建设的二层小楼,仍保留着山石堆砌的淳朴风貌。

  24岁那年,刘嘉军被机器砸伤右腿,落下残疾,慢慢地他们家就变成了村里最穷的人家,大女儿刘芸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。和如今满屋的家用电器相比,当年全家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辆已经废弃的二八自行车,在山东俗称“大金鹿”。30多年前,九间棚村有句玩笑话:“买了大金鹿3年没进家,只能放到山下亲戚家。”

  平邑县九间棚村村民刘嘉军:下去骑着下去,上去蹬不动,上来扛着上。

  1984年,刘嘉军的父亲刘德才和全村100多人一起,卖猪、卖羊、卖家当凑钱,用一双手和山里的石头较劲,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宽6米、长3500米的盘山路。刘德才终于可以骑着自行车下山了,这是老刘家的第一辆车。

  向贫穷宣战的硝烟刚刚散去,九间棚人又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。平邑县素有“中国金银花之乡”的美称,依靠这一优势,20世纪90年代,九间棚人开始扩大金银花种植面积,研发新花种,他们下山、进城、办厂,在全国推广金银花产业。

  凭借着这股拼劲,九间棚完成了新的蜕变。村集体账户上常年保留着百万元的家底儿,参与创办的企业年营收过亿元。刘嘉军一家也依靠村里办起的旅游公司当上了产业工人;外出打工的大女儿刘芸带着女婿回到村里工作;老父亲刘德才在景区摆摊卖自家山货,公司每年还给补助;刘嘉军本人则当上了景区的清洁工,每个月工资近3000元,全家人年收入达到十多万,在去年彻底脱贫摘帽。为了工作方便,刘嘉军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,这是老刘家的第二辆车。

  如今,九间棚景区年均接待游客量50万人次,今年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,刘嘉军一家人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碌。为了上下班方便,大女儿刘芸一家买了一辆小汽车,这是老刘家的第三辆车。坐着这辆车出门旅游,全家人不但下山上过平邑、上过临沂,最远还上过济南。

  山东临沂平邑县九间棚村村民、刘嘉军大女儿 刘芸:我爷爷那辈艰苦创业,走出了大山,我爸爸这一辈靠着金银花产业大家一块儿增收致富,我这一辈要更加努力地工作,争取这个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。

  从自行车,到电动三轮车,再到小汽车,三辆车见证了老刘家的脱贫致富之路,也见证了沂蒙山老区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。现如今,九间棚的乡亲们还把这里的特产——金银花种到了云南、新疆、甘肃等地,推广发展十多万亩,再收购回临沂深加工,带动了当地贫困地区十几万农民脱贫致富。

  山东临沂平邑县九间棚村党委书记 刘嘉坤: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要下大决心,把几个板块,像旅游、药业和农业,做优、做强,让所有的村民都能有就业稳定收入的条件,脱贫绝对不会再返贫,一定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。

  8月16日

  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再次聚焦临沂

  用5分钟时间讲述了

  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刘加芹

  带动贫困户和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故事

  

  

  刘加芹,是“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”获得者。多年来,她身残志坚,凭借一股韧劲和志气,先后带动几十户贫困户和残疾人脱贫致富。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,刘加芹也迎来了新的挑战。

  受今年疫情影响,刘加芹的服装加工扶贫车间订单减少,今年已经46岁的她,不得不开始尝试向网络销售转型。为了让她快速学会直播技能,当地扶贫办专门请来老师为她指点。尽管第一场直播下来,一件衣服都没卖出去,但刘加芹却信心倍增。

  山东临沂平邑县武台村村民 刘加芹:我第一次直播,也觉得反正很成功,一开始我也张不开嘴,不好意思说,到后来慢慢也觉得能说了,我觉得涨上粉了,感觉也涨上人气了。

  看着开朗乐观的刘加芹,很难想象,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,一直靠心脏起搏器生活。十多年前,刘加芹因为心脏手术引发肢体残疾,不但重体力活干不了了,还欠下了债,生活陷入了贫困。为了还债,她便想到利用自己乡村裁缝的手艺,和姐妹们开办服装加工厂。从建厂那天起,刘加芹便在招工上给自己立下了规矩,只要是残疾人或贫困户,来一个,收一个。

  山东临沂平邑县武台村村民刘加芹:当时我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乡里乡亲们帮忙,我治病的钱也是我们村里凑起来的医疗费给我治的病,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带动这些周边的老百姓,叫他们脱贫致富。我要想去干的事,必须我得去干去,干好干孬先不说,我必须得去尝试一下。

  用质量塑造口碑,服装厂很快打开了市场。2015年脱贫攻坚开始后,平邑县扶贫办与改革办创新扶贫机制,积极协调扶持资金,根据不同乡镇的产业发展特色,建设“扶贫就业车间”50多个,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脱贫。刘加芹的服装厂,也被认定为“扶贫就业车间”。

  山东临沂平邑县扶贫办主任杨加亭: 刘加芹这个扶贫车间,(我们)采取了一些生产贷的小额贴息贷款给予帮扶,通过贷款来解决她的资金运转的难题。

  有了政府政策扶持,刘加芹鼓足了干劲,她主动要来贫困户名单,上门和他们沟通,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进她的扶贫车间。

  有些贫困户刚进厂没有手艺,刘加芹就办培训班,手把手耐心教;有些贫困户残疾程度较重,刘加芹就给他们送去缝纫机,让他们在家工作。刘加芹还规定,残疾人每做一件衣服多给5毛钱加工费,农忙时大家可以先下地干活,再过来上班。这样的灵活就业,让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她这里脱了贫。

  山东临沂平邑县武台村村民李云:像俺这种不好找活的残疾人来说,两千来块钱就很满意了,很知足了。

  为了带动更多贫困户和残疾人脱贫,2019年县扶贫办拿出20万元资金,帮助刘加芹租厂房、买设备,在临近贫困村开设新车间。没想到的是,刚红火了几个月,就赶上了新冠疫情冲击,刘加芹的服装加工订单一下子减少了近6成,新车间不得不暂时关停。雪上加霜的是,7月份接连的几场大雨,又把这间开在地下室的新车间给泡坏了,说到这里,刘加芹几次躲开记者的镜头偷偷擦着眼泪。

  山东临沂平邑县武台村村民刘加芹:今年对我这个压力很大很大的,我觉得以前是我自己,现在我觉得我身后有一大部分是这些姐妹们了,我想带着这些姐妹们脱贫致富,我必须得带着我这些姐妹们往前冲,再困难我得冲过去。

  临近开学,服装订单多了起来,车间里又开始逐渐恢复往日的忙碌。这几天,得知县里即将安排300万扶贫资金,在镇上建设标准化厂房,刚刚缓过来的刘加芹又主动申请租赁。为此,她每年要多缴纳20多万的租金用于贫困户分红。除了开网店、做直播,最近她还在设计新的服装款式,计划到外地市场找找订单,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,刘加芹希望她的扶贫车间能接纳更多的残疾人和贫困户。

  山东临沂平邑县武台村村民刘加芹:扶贫先扶志,扶志先扶心,把他们的心门打开了,这些老百姓才能觉得我用自己的双手去挣钱,咱也不能光靠政府、光靠国家来养咱,咱只能用咱自己的双手咱才能过上好日子,能脱贫致富。

  推荐阅读

  ◆王安德到莒南县现场指挥汛后救灾工作时强调:坚持人民至上 全力开展救灾 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国家级试点!◆孟庆斌检查督导防汛救灾工作◆战灾情!临沂登上央视◆今晚8点,问政临沂直播!临沂市应急管理局接受问政

  来源丨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

  〖 新媒体合作热线:0539-2952107 〗

  点分享

  点点赞

  点在看

来源: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
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平台立场。

临沂新闻

阅读量:14.7W

打开“闪电新闻”看评论

422

相关推荐